第二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 院士团队创新成果推介对接会议程

401
发表时间:2016-05-18 11:11

时 间:5月25日 14:00-17:30

地 点:五洲宾馆深圳厅

承 办:深圳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议主持:陈志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谊会副会长


会议议程:

(一)介绍出席领导、院士团队

(二)领导致辞

(三)陈国良院士团队作“高性能大数据处理平台关键技术”项目推介

(四)侯立安院士团队“中环膜疏水中空纤维膜技术和一体化减压膜蒸馏设备”成果推介

(五)钟南山院士团队作“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成果推介

(六)李德仁院士团队“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摄影测量与遥感研究”技术推介

(七)曾毅院士团队作“病毒性癌症(鼻咽癌、食管癌)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疫苗”项目推介

(八)刘人怀院士团队作“餐厨垃圾资源能源化处理项目”成果推介

(九)周克崧院士团队作“可替代电镀的涂层技术及应用”成果推介

(十)互动交流。

(十一)会议结束。


附:院士团队推介项目简介

一、推介团队:陈国良院士团队

题目:高性能大数据处理平台关键技术

摘要:陈国良院士团队一直致力于基于龙芯CPU的高性能处理平台的研制和大数据计算模型的研究。已经研制出“基于龙芯CPU的系列普及型高性能计算机”,包括SD-1、SD-2和SD-30等,用于处理基于高通量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为了促进并行计算教学工作,研制了“多路处理器计算机教学实验箱”,已经应用于多所高校的并行计算和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等课程中。最近几年,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呈现井喷式发展,但是没有系统的理论基础,陈院士经过几年研究,提出了通用的大数据计算理论模型。

(一)SD-2:深大2号普及型高性能计算机计算节点

(二)SD-30计算节点:深大30普及型高性能计算机计算节点

(三)多路处理器计算机教学实验箱:



二、推介团队:侯立安院士团队

题目:中环膜疏水中空纤维膜技术和一体化减压膜蒸馏设备

摘要:膜蒸馏被认为可以在最小的外界能量下操作,装置所需资金和场地最小。在MD中,传统蒸馏塔所要求的大的气体空间被微孔膜的孔体积取代,膜厚约为100Lm。传统蒸馏要求有高的气速以提供完全的汽-液接触,而MD则采用憎水微孔膜作为汽-液相界面。因而,MD过程所需设备更小,即可减少占地面积。由于MD不需要把待处理的液体加热至沸点以上,因此所需操作温度更低。而且,低的操作温度和少的设备表面积使得设备表面的热损耗降低。MD中的入料温度一般为60-90度。因此,将低品位原料、废料和(或)其它能源与MD系统联用可成为一个经济、高能效的液体分离系统。

(一)膜蒸馏组件

中环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膜蒸馏组件结构,采用真空驱动与气隙加强耦合的方式,优选结构参数,克服放大效应,在15m2的组件上运行, NaCl浓度6%,浓盐水温度80℃,流速0.2m/s,真空度0.03-0.05Mpa条件下,组件的通量可达10-20LMH。

(二)膜蒸馏系统

基于自主设计的新型膜蒸馏组件,开发运行了高效膜蒸馏系统,优化了原液流速、真空度、进料温度、冷却水流速等参数。在综合考虑产水通量和浸润风险情况下,最优运行条件为原液流速0.2m/s,真空度0.03-0.05Mpa,进料温度80℃,冷却水流速2m/s。



三、推介团队:钟南山院士团队

题目: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摘要: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IRTI)通过被动截取人体表面不同温场信息变化,以诊断疾病和评价人体功能状态。疾病发生时,功能改变早于结构改变,与目前结构影像磁共振、CT、X线及超声检测不同,它反映机体功能变化。前期研究结果显示,红外热成像检测比血管造影和超声甚至早10个月发现血管问题。基于红外快速测温基础上,2008年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红外上呼吸道热态快速评测系统”,专家鉴定建议“扩大应用研究,迅速完成产业化”,后续我们发现其对血管及其相关疾病高度敏感并相对特异,基于此,钟南山院士首先提出“利用远红外技术建立目前第三大死因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肺栓塞∕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筛查与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设想,并展开该项目的系列临床医学——产学研转化——临床应用的研究。通过多年系列研究工作,在国际上首次报道非接触红外热成像技术对DVT动物模型及确诊患者的检测,确立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对DVT的检测方法、流程、筛检与诊断标准,相关研究成果获得软件版权、软件产品证书、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并于2012年将研究成果进行产学研转化,成立红外产学研基地,同年获双软认证企业资格,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产品标准。产学研产品2013年获国家Ⅱ类医疗仪器产品注册证、生产许可证和销售证;2014年获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2015年获广州市科学技术成果证书;2016年入选首批治未病服务适宜技术(产品、设备)。2015年小巨人企业入库和高新技术企业孵育。


四、推介团队:李德仁院士团队

题目:(一)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介绍

摘要:地理信息技术已经从地理信息系统向空间信息服务方向发展。实验室研发的空间数据网络服务基础软件GeoGlobe已经成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软件平台,并研发出基于云平台的地理信息协同分析软件平台GeoSquare。将其应用于“上游水力发电——中游防洪安全——下游航运管理”的长江全流域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管理系统平台,为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管理这一基本国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摄影测量与遥感研究介绍

发展了卫星传感器高精度定轨与遥感对地定位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使卫星传感器定轨精度提高到2-75px,卫星对地定位精度从300米提高到3-5米,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将高精度定轨、定姿的技术成果应用于关键地区地表沉降监测和全球测图等应用,满足了国家重大需求。


五、推介团队:曾毅院士团队

题目:病毒性癌症(鼻咽癌、食管癌)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疫苗

简介:病毒性癌症发病过程中,病毒感染导致病毒癌基因与宿主细胞基因组发生整合,最终引起宿主细胞的恶性转化。因此病毒性癌症的病因比较明确,一些整合的病毒基因也是一种天然的治疗靶点,尤其是为开发以特异性细胞免疫为机制的肿瘤治疗性疫苗,提供抗原基因信息。本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病毒性癌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在提出鼻咽癌的EBV感染病因学机制,以及宫颈癌、食管癌的HPV感染病因学机制的基础上,开发出病毒性肿瘤(鼻咽癌、食管癌)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疫苗技术,其中抗鼻咽癌治疗性疫苗已经完成Ⅱ期临床试验,抗食管癌治疗性疫苗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准备申请临床Ⅰ期实验批文。鉴于目前还未有肿瘤治疗性疫苗上市,因此该疫苗的开发将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应。


六、推介团队:刘人怀院士团队

题目:餐厨垃圾资源能源化处理项目

摘要:一套高度资源化、能源化、无害化的餐厨废弃物处理新工艺技术可以成功将餐厨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新能源产品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高安全性的DDGS饲料、以及绿色生物基化学品二氧化碳和甘油等多种高附加价值产品,使得餐厨废弃物获得了充分的资源化利用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并且能源化和减量化效果也十分突出,将为妥善解决“地沟油”、“垃圾猪”、“渗滤液”等环境污染和人民健康安全方面的核心问题提供出路。

该套新工艺的核心技术包括“新颖简洁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工艺流程”、“创新的多能菌种噬污酵母”、“先进的CBP发酵工艺”、“高回收率的油脂分离技术”、“安全无害的餐厨废油脂转化生物柴油工艺”等一系列创新技术,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均属于前瞻性和先导性的前沿工艺技术。


七、推介团队:周克崧院士团队

题目:可替代电镀的涂层技术及应用

摘要:针对电镀镍、铜,尤其是铬所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周克崧院士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新型可替代电镀技术的开发。开发的涂层技术体系在涂层性能,生产效率等方面表现突岀,并且可大幅度降低了污染物排放。经过近年来的应用研究,已经将可替代电镀的涂层技术成功应用于包装印刷,钢铁等关重件的表面强化中,已创造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系统技术还可用于工件的修复与再制造中,节能节材,作用显著




留言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