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应该怎么“走出去”?

434
发表时间:2017-02-15 12:09

2016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切实推进统筹协调,坚持陆海统筹,坚持内外统筹,加强政企统筹,鼓励国内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经营,也欢迎沿线国家企业到我国投资兴业,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对接,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带动形成全方位开放、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局面。”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的经济迎来了全新而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我国对外投资发展进入新阶段,投资结构发生变化,从制造业等传统领域逐渐转向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不断涌现的机会,也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海外投资机遇期。

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近期就表示:开放的舞台有很多,但是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最重要的舞台就是 ‘一带一路’战略,这可以说对我们中国企业整个国际化战略,特别是海外发展的战略,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在这一大战略下,作为最大受益者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防范风险?我们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l 规避法律风险,促进贸易融合

“‘一带一路’战略虽将进一步推动海外投资,但企业也应意识到“一带一路”的推进需要各参与主体高度配合、贸易高度融合,中国投资者应该对各参与主体当地的政治、法律、财务制度有高度理解。以往案例表明,中国企业在法律方面存在三大误区:一是以中国法律理解外国法律;二是虽然理解外国法律,但仍以“中国国情”处理事情;三是忽略法律操作风险,在法律的理解和执行方面存在疏忽。因此,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应熟悉当地概况、有关国家的历史、政治、外交、经济,特别是企业制度、金融、投资和融资、企业国际化、跨境并购、文化、法律、风俗习惯等。

——上海市律师协会国际贸易与反倾销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赵平在企业国际化与跨境并购圆桌会议上的发言

l 避免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正面交锋

“当代跨国投资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并形成了美国、欧盟、日本三极化市场。有资料显示,它们约占全球对外投资额的70%。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对外投资中,其市场战略的选择,应该是尽量避免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发生正面的市场争夺,要力争先在市场空隙地带有所突破,以积蓄力量,不断扩展,逐步形成一种多层次的、多样性的对外投资市场格局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宋海在2015丝绸之路高峰论坛的发言

l 资本输出不是资金输出

“当代的资本输出,早已不是单纯的资金输出了,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需要采用成熟技术、成套设备、具有与投资国家和地区有较强互补关系的过剩原材料、技术软件、工程人员及信息服务等为主的资本输出方式,以加快我国成熟产业的国际转移。

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要尽可能避免独资或一切从头开始的做法。要充分利用对方优势,切实贯彻‘优势互补’的原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特别是合作开发资源方面,既要保持自身优势,又要保证对方的利益,才会有长远的合作与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宋海在2015丝绸之路高峰论坛的发言

l 国企、民企投资重点不同

'一带一路'的推动中,国企和民企海外投资机会是均等的。在这个过程中,两者的分工是不同的。国企有更多在海外投资的经验,相对来说,民企在投资大型项目上的经验会少一些。我国的'一带一路'对周边国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扶持作用,在发挥这一作用时,国企有可能会投资一些回报较长、毛利率较低但对当地政治影响力较大的项目,民企会进入分工更为细致,投资期短的一些项目,两者投资重点是不同的。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宋海在2015丝绸之路高峰论坛的发言

l 产业园区大有可为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后,产业园区的建设也在逐渐铺开,主要集中于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地。非洲也可能是我国未来建设产业园区的一个重点方向,因为我国构建的产业园区主要以纺织业为主,大部分纺织、制鞋产业,从非洲出口产品到欧盟和美洲这些发展国家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所以有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愿意抱团到这些国家发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黄亮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延伸阅读

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讲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统筹之道:陆海统筹、内外统筹、政企统筹。其中,对于企业家而言,政企统筹这一“道”尤为关注。

政企统筹,是指由政府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坚持市场化运作,实现政企良好互动。政企统筹既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也有利于打消国际社会的各种疑虑,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国家发展规划对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强政府、商(协)会、企业多方联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完善对外投资体制和政策,激发企业对外投资潜力,保证国际合作项目出成果、见效益。习近平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要发挥政府把握方向、统筹协调作用,又要发挥市场作用。政府要在宣传推介、加强协调、建立机制等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同时要注意构建以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广泛调动各类企业参与,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合作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立体格局。”

政府要做“一带一路”建设的倡导者、推动者,为企业开疆拓土、牵线搭桥。政府首先要促成沿线国家之间的链接,打开沿线国家的国内市场,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合作理念、发展规则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在政策环境层面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各级政府部门要深入研究国家相关规划,明确自身定位,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对接规划。要统筹谋划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内外贸发展、文化产品输出等实际情况,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协调,避免同质竞争,帮助企业有所作为。要鼓励国内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经营,帮助企业“抱团”发展,不仅“走出去”,还要“扎下根”。

要发挥商(协)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搭建互信平台,助力企业“出海”。一些商(协)会的会员企业达上千家,建会时间长,在行业内有较强号召力,在对外交往中也有自己的渠道。国内的商(协)会与沿线国家商会合作,有利于建立企业间的互信,也能为会员企业提供更细化、更丰富的信息服务。实践证明,一些地方商(协)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之间加强合作,带着自己的会员企业“走出去”,能有效帮助企业进入目标国市场。

企业要做好“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承担者,为国家的战略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是对外经济合作的市场载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主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角。“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巨大机遇。走出去的企业、团体应严格遵照丝路精神,让“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等进入沿线各国寻常百姓家,向本土化的方向发展。


留言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