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湾区创新经济指数,代言深圳竞争力

847
发表时间:2017-04-24 09:58

合影留念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深圳湾区作为其中的核心地区,其战略引领作用愈发重要。为更好地反映深圳湾区在创新创业、产业创新发展和社会民生多方面的发展水平,我们倡议编制一个全面、直接反映全球竞争格局中深圳湾区创新经济发展的指数体系。基于此,2017深圳湾区创新经济指数第一次专家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软件产业基地深圳湾论坛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来自政府、NGO、企业界、学术界等不同界别近20位专家参与了现场研讨。作为此次主办方,我会会长、深圳市市委统战原部长、深圳市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廖军文受邀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我会廖军文会长出席研讨会

研讨会伊始,深圳创客智联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湾论坛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博士/首席专家殷秋明作为主持人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性与意义。此后,深圳湾产融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宇能就湾区指数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并以大数据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国内外所编制的相当多的指数并未能充分反映深圳的实际。就当前深圳发展情况,结合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部署,建立能够真实、公平、公正、透明地反映深圳核心竞争力的指数十分重要。


曹宇能研究员对湾区创新经济指数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

廖会长针对“湾区创新经济指数”作指导性建议,并指出自己今天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参与此次研讨会。他认为,“湾区创新经济指数”的编制要切实做到“公正、客观、公正、动态”。湾区经济的概念并非一日提出,有着久远的历史。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深圳湾区与诸如东京湾区有着(三大)“不一样”,即制度不一样、发展过程不一样、人文(历史)不一样。正因为“不一样”,廖会长给出了第一个建议:在研究指数的内涵时要把这些“不一样”考虑进去。

尔后,廖会长分别提出了三点建议:

1、在编制指数时要明确设计的架构,可参考政府经济体系,从而体现指数的动态性;

2、在设计指数时,要充分考虑,特别是包括哪些参照指数能够体现深圳的核心竞争力,体现深圳科技;

3、指数的基本数据样本的收集要保证动态。基本的公开数据并不能满足湾区指数的需求,那么建立联络员制度可以克服数据无源的问题。

廖会长为本次研讨会作指导讲话

廖会长所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结合我会当前所搭建的“五大对接平台”(北京院士、“千人计划”、“百人计划”人才的科研成果对接平台;广东省院士科研成果对接平台;港澳台专家科研成果对接平台;专业性联盟科研成果对接平台;社会企业精英人士科研成果对接平台等不同类型的平台)来阐述如何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项目落地,提升深圳科技核心竞争力。

为让大家更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创新指数”,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主席朱建军进行了专业分享,并以此为引子,各与会人员各抒己见,掀起一阵讨论热潮。


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主席朱建军

中场休息期间,廖会长与大家交换意见


深圳市人大代表、前中兴副总裁李继朝会长发表意见


深圳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肖建国处长结合自身经验谈指数编制


我会合作发展部吴晨曦部长发表意见

大家积极发言,为指数的编制出谋划策





一阵热论后,殷博士作讨论环节总结及“湾区创新经济指数”编委会后续工作计划,并邀请在座专家学者加入到编委会中,为向全世界展示一个真正的深圳而努力!


殷博士作讨论环节总结及后续工作计划

研讨会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周长瑚的总结讲话中接近尾声。他特别指出,“湾区创新经济指数”要发挥导向、标杆和引导的作用,搞清其实际是为谁而服务,即搞清边界,明确服务的主体,真真正正把深圳的核心地位显现出来。


周长瑚副主席作最后总结讲话


留言提交